再生水:緩解水危機的利器
隨著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的不斷提高,再生水在工業、農業、市政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,其中用于農業灌溉的比例大。
目前,人類面臨水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。近年來,我國增加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,強化環境綜合治理,從而使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,部分地區和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。但根據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分析,我國水污染形勢仍然非常嚴峻,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,污染程度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11-2015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顯示,2010 年污水排放總量610 萬噸,同比增長3.4%,自“十一五”以來,我國污水排放總量增速放緩,由“十五”期間的8%左右降到2010 年的3%左右。
目前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已經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加速發展時期,2010 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已接近50%;預計2020 年,城市化發展將達到58%左右。通過對城市用水和建設用地保障程度變化機理與規律的分析發現,過去30 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%需新增城市用水17 億立方米,其中需增城市生活用水9.4 億立方米,需增城市工業用水7.6 億立方米,污水處理需求隨之加大,再生水的利用成為緩解水資源壓力的有效途徑。
截至2011 年底,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.4 萬億立方米,約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7%,居世界第六位。但人均水資源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,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。目前我國660 多個城市中,缺水城市有400 多個,其中嚴重缺水城市114 個。即便在多水的長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 個,缺水縣城155 個,其中不少缺水城市為水質型缺水城市。我國缺水城市數量的增幅大致與城市化進程保持一致。
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行業研究小組表示,許多發達國家的用水理念是盡量減少潔凈水的使用,減少污水的排放,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。隨著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的不斷提高,再生水在工業、農業、市政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,其中用于農業灌溉的比例大。再生水和海水淡化、跨流域調水相比,其成本低,也助于改善生態環境,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,無論是從技術、經濟還是途徑方面來看都是緩解水危機的方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