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泥處理系統培訓手冊3
目錄
1.1污水處理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17084 \h 1
1.1.1廢水的處理方法 PAGEREF _Toc21254 \h 1
1.1.2廢水的預處理 PAGEREF _Toc20681 \h 1
1.1.3污水的處理級別 PAGEREF _Toc17358 \h 1
1.1.4排水水質等級 PAGEREF _Toc32065 \h 1
1.2基本常用術語、名詞 PAGEREF _Toc21266 \h 2
2.水質、水量及排水標準狀況 PAGEREF _Toc24085 \h 3
2.1.處理水量 PAGEREF _Toc7893 \h 4
2.2.污水設計進出水水質 PAGEREF _Toc25006 \h 4
3.工藝流程圖 PAGEREF _Toc19081 \h 5
4.2 調節均質 PAGEREF _Toc21818 \h 6
4.3 一次沉淀 PAGEREF _Toc13656 \h 6
4.4 水解酸化 PAGEREF _Toc27946 \h 7
4.5 厭氧反應 PAGEREF _Toc29283 \h 7
4.6 好氧反應 PAGEREF _Toc32030 \h 10
4.7 二次沉淀 PAGEREF _Toc27750 \h 11
4.8 污泥處理 PAGEREF _Toc5141 \h 11
5.1厭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4259 \h 12
5.2.好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921 \h 13
5.3設備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PAGEREF _Toc26242 \h 15
螺桿泵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PAGEREF _Toc26967 \h 15
潛污泵故障及排除方法 PAGEREF _Toc347 \h 17
5.1厭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
存在問題 |
原 因 |
解決方法 |
1、污泥生長過慢 |
1營養物不足,微量元素不足; 2進液酸化度過高; 3種泥不足。 |
1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; 2減少酸化度; 3增加種泥。 |
2、反應器過負荷 |
1反應器污泥量不夠; 2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; 3每次進泥量過大間斷時間短。 |
1增加種污或提高污泥產量; 2減少污泥負荷; 3減少每次進泥量加大進泥間隔。 |
3、污泥活性不夠 |
1溫度不夠; 2產酸菌生長過快; 3營養或微量元素不足; 4無機物Ca2+引起沉淀。 |
1提高溫度; 2控制產酸菌生長條件; 3增加營養物和微量元素; 4減少進泥中Ca2+含量。 |
4、污泥流失 |
1氣體集于污泥中,污泥上浮; 2產酸菌使污泥分層; 3污泥脂肪和蛋白過大。 |
1增加污泥負荷,增加內部水循環; 2穩定工藝條件增加廢水酸化程度; 3采取預處理去除脂肪蛋白。 |
5、污泥擴散顆粒污泥破裂 |
1負荷過大; 2過度機械攪拌; 3有毒物質存在。 4預酸化突然增加 |
1穩定負荷; 2改水力攪拌; 3廢水****。 4應用更穩定酸化條件 |
5.2.好氧反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
異常現象癥狀 |
分析及診斷 |
解決對策 |
氧化池有臭味 |
氧化池供O2不足,DO值低, 出水氨氮有時偏高 |
增加供氧,使氧化池出水DO高于2mg/l |
污泥發黑 |
氧化池DO過低,有機物厭氧分解析出H2S,其與Fe生成FeS |
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|
污泥變白 |
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 |
如有污泥膨脹,參照污泥膨脹對策 |
進水PH過低,氧化池PH≤6絲狀型菌大量生成 |
提高進水PH |
|
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|
沉淀池局部積泥厭氧,產生CH4.CO2,氣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,出水氨氮往往較高 |
防止沉淀池有死角,排泥后在死角處用壓縮空氣沖或高壓水清洗 |
二沉池泥面升高,初期出水特別清澈,流量大時污泥成層外溢 |
SV>90% SVI>20mg/l污泥中絲狀菌占優勢,污泥膨脹。 |
投加液氯,提高PH,用化學法殺死絲狀菌;投加顆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“重量劑”;提高DO;間歇進水 |
二沉池泥面過高 |
絲狀菌未過量生長MLSS值過高 |
增加排液 |
二沉池表面積累一層解絮污泥 |
微型動物死亡,污泥絮解,出水水質惡化,COD、BOD上升,OUR低于8mgO2/gVSS.h,進水中有毒物濃度過高,或PH異常。 |
停止進水,排泥后投加營養物,或引進生活污水,使污泥復壯,或引進新污泥菌種 |
二沉池有細小污泥不斷外漂 |
污泥缺乏營養,使之瘦小OUR<8mgO2/gVSS.h;進水中氨氮濃度高,C/N比不合適;池溫超過40? C;翼輪轉速過高使絮粒破碎。 |
投加營養物或引進高濃度BOD水,使F/M>0.1,停開一個氧化池。 |
二沉池上清液混濁,出水水質差 |
OUR>20mgO2/gVSS.h污泥負荷過高,有機物氧化不完全 |
減少進水流量,減少排泥 |
氧化池表面出現浮渣似厚粥覆蓋于表面 |
浮渣中見諾卡氏菌或纖發菌過量生長,或進水中洗滌劑過量 |
**浮渣,避免浮渣繼續留在系統內循環,增加排泥 |
污泥未成熟,絮粒瘦小;出水混濁,水質差;游動性小型鞭毛蟲多 |
水質成分濃度變化過大;廢水中營養不平衡或不足;廢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|
使廢水成分、濃度和營養物均衡化,并適當補充所缺營養。 |
污泥過濾困難 |
污泥解絮 |
按不同原因分別處置 |
污泥脫水后泥餅松 |
有機物腐敗 |
及時處置污泥 |
凝聚劑加量不足 |
增加劑量 |
|
氧化池泡沫過多、發白 |
進水洗滌劑過量 |
增加噴淋水或消泡劑 |
氧化池泡沫不易破碎, |
進水負荷過高,有機物分解不全 |
降低負荷 |
氧化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|
污泥老化,泥齡過長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|
增加排泥 |
進水PH下降 |
厭氧處理負荷過高,有機酸積累 |
降低負荷 |
好氧處理中負荷過低 |
增加負荷 |
|
出水色度上升 |
污泥解絮,進水色度高 |
改善污泥性狀 |
氧化池中泡沫 過多,色白 |
污泥中毒 |
污泥復壯 |
進水過濃 |
提高MLSS |
|
進水中無機還原物(S2O3 H2S)過高 |
增加曝氣強度 |
|
COD測定受Clˉ影響 |
排除干擾 |
5.3設備存在問題解決辦法
螺桿泵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
故障 |
原因 |
解決方法 |
泵不能啟動 |
1.新泵轉、定子配合過緊 2.電壓、電流過低 3.介質粘度過高 |
1.用工具人力幫助轉動幾圈 2.檢查、調整 3.稀釋料液 |
泵不出液 |
1. 旋轉方向不對 2. 3. 吸入管路有問題 4. 5. 介質粘度過高 6. 7. 轉、定子損壞或傳動部件損壞 8. 9. 泵內異物堵塞 10. |
1. 調整方向 2. 3. 檢查泄露,打開進出口閥門 4. 5. 稀釋料液 6. 7. 檢查更換 8. 9. 排除異物 10. |
流量達不到 |
1. 管路泄露 2. 3. 閥門未全打開或局部堵塞 4. 5. 轉速太低 6. 7. 轉、定子磨損 8. |
1. 檢查修理管路 2. 3. 打開全部閥門、排除堵塞物 4. 5. 調整轉速 6. 7. 更換損壞零部件 8. |
壓力達不到 |
1.轉、定子磨損 |
1.更換轉、定子 |
電機過熱 |
1. 電機故障 2. 3. 出口歐壓力過高,電機超載 4. 5. 定子燒壞或粘在轉子上 6. |
1. 檢查電機、電壓、電流、電頻 2. 3. 檢查揚程,開足出口閥門,排除阻塞 4. 5. 更換損壞件 6. |
流量壓力急劇下降 |
1. 管道突然堵塞或泄漏 2. 3. 定子磨損嚴重 4. 5. 液體粘度突然改變 6. 7. 電壓突然下降 8. |
參照以上幾項,逐項排除 |
軸密封處大量液體泄漏 |
1. 軟填料磨損 2. 3. 機械密封損壞 4. |
1. 壓緊或更換填料 2. 3. 修復或更換 4. |
潛污泵故障及排除方法
故障現象 |
可能產生的原因 |
排除方法 |
流量不足或不出水 |
1. 葉輪反轉 2. 流到堵塞 3. 裝置揚程太高 4. 葉輪嚴重磨損
|
1.糾正電機轉向 2.排除雜物 3.換泵或降低裝置揚程 4.更換葉輪 |
不能啟動 |
1. 缺項 2. 葉輪卡住 3. 繞組接頭或電纜短路 4. 定子繞組燒壞 5. 電器控制故障 1. |
1. 1. 檢查線路 2. **雜物 3. 用歐姆表檢查修復 4. 進行修理,更換繞組 5. 檢查控制柜,修理后調換電器元件 2. |
定子燒壞 |
1. 1. 缺項運行 2. 被抽介質濃度過大 3. 葉輪卡死或松動 4. 密封損壞電機進水 5. 緊固件松動造成電機進水 2. |
1. 修理好電機后,使用前必須: 2. 查清線路,**故障 3. 用水稀釋 4. **贓物,擰緊葉輪固螺栓 5. 更換機械密封或O型圈 6. 擰緊各部緊固件 1. |
電流過大 |
1. 管道、葉輪被堵 2. 抽送液體的密度或粘度較高 3. 流量過大 1. |
1. 1. 清理管道和葉輪中的堵塞物 2. 改變抽送液體的密度和粘度 3. 關小出口閥,減少流量 2. 3.
4. |